9 May 2019

《童話心理學》象徵、原型、陰影

《童話心理學》Psychology of Fairy Tales

  童話與神話不失為創作的根本。童話建構人心內在的自我及自性;神話樹立自然現象的運行。

  佛洛伊德於《夢的解析》(Die Traumdeutung) 一書中主張夢境編織了個人潛意識的願望。因此,童話無非演繹了集體潛意識的嚮往。


象徵
  • 瞬間:太陽不是神,然而東昇之際的太陽才是神。瞬間的本身成就了永恆,不滅的精神能量,而非可觸及的物質浸淫於時間的侵蝕之中。
  • 火焰:光明、淨化和破壞。
  • 兄妹:尚未畫分性別特質的階段。
  • 欠缺的人物組合:物質或心靈上的缺失。
  • 獨立的道路:父母自我未察覺的陰影,當小孩發現其所在,即踏往存在於父母之外的世界。
  • 鳥:靈魂、精神、靈光一閃和空想。
  • 死亡與重生:個人成長的過程。
  • 三:「四」為完整和結束,「三」則為達成圓滿之前的力量,生生不息。
  • 共享之物:既是兩人,亦是一人。
  • 青蛙:浮出潛意識的思緒。
  • 紡錘:女孩蛻變的契機。
  • 沉睡:女性步入婚姻之前的靜候與準備。
  • 烏鴉:被喻為太陽的黑子,預言者的化身。
  • 石化:拒絕被遺忘的保存。
  • 謎題:旅途中的遭遇。
  • 斗篷:人格面具。
  • 變身:展示決心。

原型
  • 母性與地母神:孕育與吞噬,融合的原理。
  • 父性:規範與捨棄,分割的原理。
  • 阿尼瑪:男性中的女性意象。
  • 姊型阿尼瑪:存於母性與阿尼瑪之間的意象。
  • 阿尼姆斯:女性中的男性意象。
  • 懶人:無用之用。
  • 騙子:善與惡尚未被分化的狀態。
  • 同伴:自我理想的意象。

陰影

  人格自我否定的黑暗面、事物本質相反的存在,影子與主體為相對的對立,陰影以致現實的深刻、生命的層次。


其他現象
  • Just-so-ness:理所當然的自然法則。
  • 多重人格:意識不連續性。
  • 重複表現:潛意識無法掌握的經歷。
  • 自我去勢:迎向重生的死亡。
  • 空洞現象:扼殺危險的存在,反而使得小孩喪失對於危險的警戒。
  • 人格解體:知覺的游離,自我的視角被抽換,有如第三人稱的敘事者。

THEMES
童話祕徑
^